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宜春市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实施方案》与省、市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相关规定,按照“三定”(定入学年龄、定学区范围、定招生规模)要求,结合县城区学校布局、学位容量及生源分布等情况,合理划定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区范围。经研究决定,2025年县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秋季一、七年级新生入学,采用网上“入学一件事”系统采集学生就读信息。现就报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新增荷花小学、万载中学初中部;龙湖实验学校增加七年级学位,一年级不再招生;县二中因高中部办学需求,减少七年级招生人数,缩减相应学区范围;康乐街道十字㘵村与明德小学的学生就近并入城区学校。(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推行“阳光招生”政策,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实施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加强对招生工作的全程监管,严格审核新生入学条件,严禁违规招生行为。(二)坚持免试、就近、划片的原则。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的规定,保障辖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拥有一个相对就近的公办学校学位。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面试)录取新生,不得以学生的成绩或获奖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或依据。(三)坚持“材料非必要不提供、信息非必要不采集”原则。进一步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学籍衔接;预防接种证明不作为入学报名前置条件,学校可在开学后及时要求学生提供。(四)坚持公办民办同步原则。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要求,实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严禁以任何形式选拔生源。(五)坚持班额容量管理原则。执行标准班额要求,不得出现大班额。1.小学新生:具有县城区房产(含康乐街道村小、马步郭村户籍学生)、进城务工、经商随迁或优抚对象等人员子女。2019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的年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就读一年级(因身体原因暂缓入学儿童必须由家长向学区学校提出暂缓入学或送教上门申请)。(1)县城区小学应届毕业生(含康乐街道村小、郭村户籍学生);(2)因购房、父母工作调动(含进城务工、经商的随迁子女)需转入城区就读的乡镇小学应届毕业生;(3)有县城区户籍或房产需返乡就读的县外小学应届毕业生。第一步,打开“支付宝”APP→搜索栏搜索“赣服通” → 进入“赣服通”小程序;或者下载“赣服通”APP。第三步,进入一件事专区:点击左上角选择“万载县”分厅 → 点专区服务“一件事专区” → 点“入学一件事”立即办理。③小产权房(含自建房)提供规划建设许可证(审批同意表)、购房合同(协议)、购房银行流水;⑤以上均需提供近三个月以上水、电、天然气、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等其中一项缴费证明;其中,小产权房以上缴费证明户主名与购房者信息不一致的不予认定。(备注:房产证所有人必须是需就读儿童父母;如果父母在城区无房且“三代人”户籍在一起的,可以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房产证入学。)(1)烈士子女、因公牺牲的军人子女、现役军人子女。(2)公安英烈子女、公安一至二级英模子女、因公牺牲和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干警子女。(3)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烈士子女、因公牺牲人员子女、一至四级因公伤残人员子女、三等功以上英模子女、在岗人员子女。网络报名时需提供:家庭户口簿、对应归口管理部门出具的证件等佐证材料原件。(1)暂未安置到位或未购房的棚改拆迁户(限定三年之内,即2022年9月1日后签订的拆迁协议)。网络报名时需提供:家庭户口簿、近三年内房屋拆迁协议、固定住所租房合同与房东房产证(或规划建设许可证)复印件或拍图。网上报名时需提供:家庭户口簿、经商营业执照(发证时间满3个月以上,即2025年3月31日前发证)、固定住所租房合同与房东房产证(或规划建设许可证)复印件或拍图。网络报名时需提供:家庭户口簿、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缴交的社保证明或近3个月的工资发放银行流水凭证(或用人单位通过其他渠道发放工资凭证)、固定住所租房合同与房东房产证(或规划建设许可证)复印件或拍图。以上三类租房类“一本房产证只认定为一户”,均需提供固定居住地近三个月以上水、电、天然气、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等其中一项缴费证明;以上缴费证明上的开户信息,只认可房东名或租户名。1.有民办学校就读需求的,到相关学校现场咨询。如预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则采取电脑随机摇号的方式产生正式招录新生,严禁超计划招生。2.所有报名数据以“入学一件事”系统为准,对不会运用“入学一件事”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的家长,可在报名期间现场咨询学区学校完成网上报名。3.通过“入学一件事”系统报名且被审核通过的新生都将在8月份收到学区学校发送的手机短信,或登录入学服务平台查询新生信息;请及时关注相应学校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相关通知。4.如果学校学区范围内就读需求数大于学位供给数的,则按照第一大类优先、第二大类次之、第三大类再次之的顺序予以录取;如果同一大类内的就读需求仍然大于学位供给数的,则第(1)小类优先,第(2)小类次之,第(3)小类再次之的顺序予以录取;如果同类内的就读需求仍然大于学位供给数的,则按照学位数以公开随机摇号的方式产生录取人数,未录取的少年儿童以就近原则由教体局分配到学位富余学校。请关注公众号“万载发布”“万载教体讯坛”和相应学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5.学位数紧张的初中学校,同一套房产(含租房)地址在三年内(自第一个学生以此地址入学,2025年起计算)原则上只解决一户家庭(同一法定监护人)的适龄少年入学(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同一家庭多子女除外)。7.学区学校有权上户核实入住真实情况,若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入读相应学区学校资格。8.报名入学资格条件三大类均不符合的特殊情况,由教体局按照就近原则安排到学位富余学校就读。1.县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同城不转学”,鉴于今年学区有新的调整,开学时如有就读新学区的小学新生,同时又有子女就读原学区小学其他年级的家庭,该家庭就读其他年级的子女可以随小学新生转学到新学区所在小学就读。2.县城区学校无学位的班级一律不得转入插班就读学生。民办学校转公办学校、县外返乡就读和本县农村进城就读的学生,原则上于8月28日到居住地学区所在学校办理转学插班就读手续,如学区内学校无空余学位,则由县教体局统筹安排;因优化资源配置需转学的十字㘵村与明德小学学生根据学区划分分别就近归属县五小、四小与荷花小学就近转学。 2.县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2025年学区划分草图与说明3.2025年秋季县城区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咨询电话

2.县城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2025年学区划分草图与说明




说明:
1.该学区图为草案,在报名期间接受公众咨询和反馈意见(招生咨询电话详见附件3);
2.根据反馈和最终报名数据微调:在报名信息采集结束后,结合收集到的公众合理意见和最终的报名数据分布,对学区划分草案进行必要的小范围的微调优化(例如,对个别边界模糊路段进行明确,对因数据验证确实存在严重失衡的极小区域进行调整);
3.后续将公布最终确定的学区图。
